在此之后的两年中★★,新常态已经成为各大会议的高频词★★★。2015年12月,习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逐渐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逐步下降★★★,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习对“新常态”做出三句线日,习在河南考察工作。对于新常态,习当时是这样表述的: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如果说这次提及新常态还比较抽象★★★,那么在2014年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旨演讲中,习对“新常态”做了三句话的定义式表达。习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认为有几个主要特点:
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另一方面,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而认识适应之后,则需要主动引领把握。今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其中在总结今年工作时提到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对于明年工作的要求则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反复强调“把握”,深意在于:学会了要干起来★★,下一步就要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加油★★。如果说把对新常态的认识、适应视为宏观调控“上半场★”的策略,那么引领、把握便是“下半场★★”制胜的锦囊。
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如何发展?这是一个逐步认识★、适应★★★、引领并主动把握的过程。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的关键,一是“新”,二是★“常★”。要认识的正是其“新”★★★,要适应的正是其“常★”,要引领的则是其“态”★★★。
对此,习2015年5月在浙江考察工作时明确表示,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同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习强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习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新常态不等于任由经济下滑,也不是静等经济自然好转★★★。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新常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旧常态”。而所谓旧常态,是指前一段时期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因素累积,并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以及国际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在现实中★★,对中国经济的这个“新常态★★★”,很多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和紧迫感,也不是每个方面都体会那么深★★、那么透彻;想回到老路上、用一些习惯了的老办法来化解当前难题的心态★★★,在很多地方还经常★★★“冒一泡”。
关注中国经济的人对★★★“新常态★★”这个词恐怕不陌生。2014年5月份,习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新常态”★。之后,习在多个场合讲述中国经济时几乎都会提到它。不久前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并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也多次提到新常态一词。实际上★★,“新常态”已经被看成是这些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整体上的“大逻辑★★★”。到底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如何发展?